金錢與權力:第十三章 斷裂的統一
摘要:
近年來的科索沃(kosovo)、盧安達(Rwanda)、印尼頻繁發生的事件提醒我們,種族衝突並沒有減弱的跡象,仍然是相當強烈的意識形態。既上一章的民主與經濟的關係皆是其他制度(宗教、法律)的依變數後,有人認為種族也影響了國家在政經上的發展:某些宗教或種族是否比其他群體更能掌握資本主義的運作;種族的同質性多大程度上可以做為民主化的前提?根據自由之家的調查認為:一個缺乏主導種族的國家往往更不容易建立開放與民主社會。這份報告的深層涵義在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多種族國家往往需要透或不自由的政權才能將它們統一起來。有一種理論認為:大型民族國家可以產生規模經濟,但是與邊緣群體會產生衝突,因邊緣群體會因被排除於政治權力外而要求補償;相對地中心群體會認為它們是寄生蟲。若沒有專制政體,這些國家要求自治的呼聲會產生許多同質的小國,例如蘇聯解體後世界多了十四個新獨立的國家。然而也是有理由懷疑種族決定論,例如種族異質的捷克斯洛伐克再被第三帝國併吞前一直是民主國家,該國少數人口占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及相當明顯的例子:美國。
1857年義大利民族主義者馬志尼(Mazzini)想像的理想的歐洲地圖有十一個民族國家,其依語言與種族分別組成。然而近代歷史證明他的願景只是一個幻想--十九世紀國家的建立過程幾乎未曾訴諸民族主義,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的出現其實是大國角力的結果,而非當地民眾的意願。之後也出現了強制種族遷離、屠殺政策等等種族衝突問題,最有名的就是二戰時德國試圖將猶太人趕盡殺絕。然而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由於對少數民族寬容而使經濟得以獲益;反之中歐與東歐盜匪橫行,可以預見長期而言將淪為貧困--究竟要給卓越的少數民族空間以換取長期利益,還是基於短期的誘惑而向忌妒的情緒屈服?
隨著自治呼聲高起,出現了許多大國分裂後的國家,然而地區衝突也會增加--代表人軍國防成本上升--因為走向獨立意味著與鄰國或以前統治他的殖民大國出現不同程度的衝突。相較之下,內戰比較容易出現在不民主的國家、窮國,然而也有證據顯示在邁向民主化的路上時很容易爆發內戰,尤其是種族兩極化的國家。相較過去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的時代,出現更多小國家能發展更有活力的經濟,那麼經濟全球化將會伴隨著政治全球化:出現超國家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等。但是絕大多數超國家組織都有共同弱點:他們其實都是財政侏儒:1999年,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與所有聯合國的計畫與機構一年的營運費用是182億美元;美國聯邦的預算是他的100倍以上。這或許可以說明何以他們在扮演全球警察方面表現平平。
防止少數民族遭受大規模驅離與屠殺無疑是好事,但遺憾的是,只要有跨國境的遷徙、經濟表現上出現種族差異,這種情況就會不斷發生。
小得:
這類衝突最根本的原因似乎就來自於忌妒心,正如同本書主旨一樣,除了逐利之外,其他人性本能是推動歷史的關鍵因素。奇怪的是,要是能像文中所提的英國、美國一樣,寬容對待少數會進而產生的經濟利益的話,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反例?當然問題並非如此單純的只是寬容與否而已,應該還有其他關鍵因素,例如不斷強調的英國財政制度吧。然而其他國家不採取這樣的選擇,只是單單因為短視近利而已嗎?雖然認為這最有可能,但是不免想到是否有其他可能性,使得最後的結果看來像是忌妒又短視。這可能得回到先前的問題,一個獨裁者所做的最佳決定勢必是對自己有利,而善待少數民族所獲得國家經濟利益可能沒有掠奪它們來的立即且明顯,所以導致它們做這樣的選擇;而民主國家必須考量多數人的利益,相較之下可能會選擇善待少數。但是民主與經濟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再對上民主與種族政策抉擇與經濟三者間的關係相比,似乎仍然無解--因為經濟與民主相輔相成,民主較能產生寬容的政策,進而產生正向經濟表現;但就一個不那麼全面、不考慮其他變數的因果來看,不民主的國家不容易產生寬容政策,使經濟無法向上。這多少解釋了不民主的政體之所以經濟通常無法提升,或提升無法太久的一個面向。
好在想做的遊戲不必考慮這麼多變數,多少已經預設了國家的同質性,每個玩家都是自己一個民族,這方面問題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超國家組織的財政問題,若現實世界裡的預算有限,那麼遊戲裡又該如何設定?我想這方面的彈性留給玩家處理,畢竟一個強的組織還是有賴於會員的付出--基本上超國家團體也是針對經濟,而沒有軍事問題才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