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權力:第十二章 美國浪潮:民主的興衰浮沉
摘要:
民主與經濟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似乎是顯而易見的,民主體系似乎比非民主體系更利於創造財富,而富裕的生活也同樣利於民主的生成。民主比專制、同時專制又比無政府狀態來的有利。最簡單的分析:無政府狀態是四處掠奪的盜賊,完全不考慮當前與未來的投資;專制是常駐的盜賊,如果降低其他稅率可以對產出者課更多的稅、在公共財可以增加臣民產出的前提下,他有誘因提供公共財,這兩者皆有利於重分配、社會整體效益;民主體制又更加有優勢,掌權者不僅可以通過利己的稅率來達到重分配,還能透過市場收入最大化,對多數人來說民主稅率會比專制稅率來的低。而且民主體制還能保障財產以及產生司法部門(第三方契約執行者)。然而依照法國經驗--大革命傾全力反對的教會與貴族,實際上是自由的捍衛者--這使得革命後追求的平等並未達到民主的樣貌,而是專制的政府。這樣的自由(經濟進步)與平等(民主)間究竟有沒有衝突?
依照自由之家的統計資料,現代世界發展的脈絡「長期而言」有越來越趨向自由與民主發展的趨勢,雖然我們必須把自由與民主區分開來--依然有不自由的民主國家,雖然此類國家的存在不太穩定,終究要麼專制、要麼自由。但要注意的是這筆統計資料只涵蓋了四分之一世紀,要用來推斷未來是否的確走向民主道路還有待討論。且究竟怎樣才算是「民主」?在「民主」國家內仍有相當多樣的制度,例如不同的多數決代表、比例制、聯邦、議會、總統制等等。簡單來說,儘管世界走上了民主潮流,但哪一種形式、制度的民主能主導未來的地位還是未知,目前證據只顯示議會制比總統制來的安定。套句邱吉爾說的話:「民主是最糟的政府形式,除了所有其他已嘗試過的形式。」
或許民主與繁榮間是相輔相成的,但歷史上仍然有不少案例可以推翻這個推論。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經濟優於其他東歐國家,但其民主之路走得卻相當坎坷;長期停滯的經濟反而使1989年的後蘇聯集團絕大多數國家民主化;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但老人政治還沒有下放權力的跡象;窮國如巴布亞紐幾內亞與斯里蘭卡的民主制度是成功的。文中表示:這些異例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經濟成長產生的緊張關係可能破壞民主的穩定--快速發展導致的不平等破壞了民主制度。若要討論經濟有利於民主發展,恐怕存有太多異例可以反駁,然而考慮民主有利於經濟成長,應該是沒有爭議的--證據顯示,共產主義是如此的浪費資源,不利於誘因結構,最終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另外一個可能性:民主可能並非經濟成功的關鍵因素。根據巴羅的說法,政府可以做的關鍵貢獻是:鼓勵教育、醫療資源、節育、法治、大政府對成長不利、通膨低於10%以下等。這些因子並不一定得由民主政府來做到,他也引用一些歷史上獨裁政體促進經濟成長的案例:智利的皮諾契特政府,以及亞洲例子。其中一個結論相當重要:政治權力的擴張一開始可以刺激經濟成長,但民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後進一步的擴張反而會減緩成長,「因為此時民眾關注的是社會計畫與分配」。
關於經濟成長,還有另外一些說法:基督教比亞洲宗教文化更利於資本主義等,但此類說法完全經不起驗證。關於這些文明、文化衝突,尤其是種族問題將在下章討論。
小得:
關於這類的討論在大方向上看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相信民主與經濟間的確有相輔相成的效果,但是不意外地存在許多異例可以反駁,因為其他隨機的變數仍然太多,尤其是人性。難保某些獨裁國家之所以能夠有經濟成長,是來自美國(民主國家)的暗中干預,藉機取得其他好處產生的結果。然而這樣斷言獨裁國家依然可以有經濟成長雖然不能說錯誤,但還是覺得少了點什麼。所以我認為大方向上的確是這樣,但有太多的小變數是難以預料的影響,使得出現了看似異例的結果--或許不完全是異例,只是不同角度的面貌展現而已。
本章看似與遊戲難以結合,但是可以將人民之於國家,向上推廣至國家之於超國家組織,如歐盟等。這樣的概念可以應用在遊戲中的貨幣聯盟或其他經濟協定區等,究竟這樣的團體是由一個、或幾個「獨裁者」來決策,還是要有一個機制使得所有會員國(玩家)可以針對該聯盟的一些選項投票?這些可以納入考慮,只是勢必得更加單純,雖然想做的是模擬現代金融世界的遊戲,所以人性的影響多少存在,但還是想把重心放在金融的活動、衝擊、戰爭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