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7、哪一種研究方法比較好


摘要:

「哪一種研究方法比較好」 這種問法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方法本身不具有絕對的優先性,只有知道研究發問之後,才能夠比較不同方法的適切程度。雖然對不同研究發問有不同的方法,但有些研究旨趣同時包含不同的層次,因此使用「多重方法(multi-method)」也許滿適當的(參考Seidman, 2006)。

嚴格來說,方法(method)也非獨立存在,而是與其所在的方法論(methodology)與知識論(epsitemology)息息相關。也就是說,每一種研究取向,都有自己的哲學預設,以及如何印行研究的觀點。因此,如何界定研究發問、何者構成有意義的資料、研究者的角色、資料分析等都會有所不同。

關於研究策略,有幾種面向:(1)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強調在研究過程中建構理論(而非驗證理論),在儘量不售既有理論影響之下,蒐集與分析資料並行,從中形成概念後,據以繼續蒐集下一筆資料,直到理論飽和為止。(2)相反地,延伸個案法(Extended Case Method)適從研究者最喜歡的理論出發,不是去驗證或否證他,而是藉以激發研究者將理論深化。(3)而民族誌(Ethnography)則採用實地參與觀察的方法,其目的在於全市一個種族或團體的文化,理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動、溝通與建構意義(Fetterman, 2009)。

 

[撰寫研究方法]

無論從理論、個人、社會經驗出發,點出此篇論文的大方向,讓讀者有所預期;再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回顧既有的文獻,知道哪些議題有人研究、又有哪些有待回答,讓自己有比較適當的理論觀點來對這個研究議題進行發問。有了較清楚的研究發問,才知道應該使用哪種最適當的方法來回答這種發問。如此,前言、文獻回顧、研究發問、研究方法環環相扣--研究興趣或議題指引文獻回顧的方向,文獻回顧讓你取得好的理論觀點,同時形成較清楚的研究發問,有了發問進而使用最適當的方法研究。

一般來說,研究方法的章節應該要包括幾個部分。(1)方法的適切性:根據研究發問,應該要蒐集怎樣的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何是這個方法而不是其他方法?同時方法也受倫理、資源、個人特質、外在條件等因素限制;研究方法是在各種條件衡量之下做的決定,但是仍然必須對你實際的操作提出合理的解釋。(2)研究設計:研究設計並不等同於特定的蒐集資料的方法(如問卷、訪談等)。他意指研究的架構,已確立足以回答研究發問的證據型態為何。最常見的有,準/實驗法(quasi/experimental study)、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橫斷研究法(cross-sectional study)、縱貫研究法(longitudinal study)、比較研究法(comparative study)等。(3)具體的研究方法:例如訪談要問些什麼問題,如何進行,訪談誰?什麼是參與觀察?如何記錄環境行為?以及如何分析你所獲得的資料。

如果是採用深入訪談或參與觀察的研究方法,應盡可能描述與反省:研究者如何進入田野、研究者和田野的關係、研究者的社會角色以及實際的研究進行過程。既然研究者是研究過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研究者影響研究的進行與結果,因此應對研究者的角色進行反省;而研究過程的反省將有助於讀者對於資料內容的分析與判斷、也可對今後其他研究者有所啟發。

 

[多少樣本才夠]

有的學生喜歡問,多少個樣本才夠?這種問題很難回答,因為要看研究發問的複雜程度、受訪者(或田野個案)生命經驗的豐富性、研究者的訪談能力與分析能力等才能判定。事實上,訪談的受訪者數量越少,論文越難寫,因為此時受訪者的生命經驗豐富與否、表達能力與意願是否很高,以及研究者深入分析資料的功力就愈有關鍵性的影響。樣本數少,樣本所能涵蓋的變異可能較小,議題的討論深度就可能不足。另外,許多台灣研究生由於生命經驗與人際網路所限,若只透過親友介紹或者網路徵求受訪者,往往研究對象過度集中在中產階級、高學歷、都會區的樣本,如此一方面可能窄化了理論創建的潛能,一方面繼續將邊緣團體邊緣化。

 

[漸行漸遠:概念的操作化]

問卷調查牽涉如何將理論概念變成可操作、可測量的變相。這個過程需要許多經驗和訓練。做的不好,經常測到的並非你原來有興趣的概念。先舉一個簡單的實例,台鐵試辦女性專用車廂的時候,保守的男權主義者和激進的女性主義者分別以不同的觀點與關切而保持反對的立場。試想,如果某個性別意識的量表有這樣的題目,「你是否支持女性專用車廂?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必定無法測出受試者的性別意識。


心得:

1.最近都沒有需要用到問卷、也沒填到問卷機會,比較難以實地檢視上述須注意的事項。關於概念的操作這節,個人認為非常需要技術與經驗,要如何準確地將研究問題轉變成問卷的問題,從而旁敲側擊得出答案,真的很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ting 的頭像
    Kenting

    奮身掙扎想脫離大壞的日子

    Ken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