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金融史三千年:第四章 地理大發現時代-掌握海路就控制財路


摘要:

[哥倫布為商業利益開發新航路]

十五世紀,歐洲大陸和不列顛群島都在忙著打仗:百年戰爭、薔薇之戰......,西班牙這個被一樣的國度默默的繼續自己的航行--昂貴的香料與《馬可波羅遊記》不斷地刺激著探險家:只要能找到通往東方的新航線,就不必再受威尼斯商人剝削。在無數的航海家裡,有個人叫做哥倫布,他相較於現在所稱的英雄,更類似於一個戰國時代遊說王室的大騙子,他信奉的地圓說在當時類似於今天的征服火星,是相當不確定的。且出海探險需要一大筆錢,為了這筆錢,他呼弄了八年,幾乎騙遍稍微有點錢的王室。直到西班牙女王做了個夠意思的決定:以王冠上的明珠抵押,借了錢給哥倫布出海。然而夠意思的決定並非明智的決定,這又是一個冒險。歷經無數探險,在找到一個小島--巴哈馬群島上的一個島嶼後,1493年至1502年,他又進行了三次航行,終於探明了到北美的航路。或許有人爭論哥倫布並非第一個找到新大陸的探險家,然而他畢竟還是第一個為了商業利益到達新大陸的人,是他帶給了美洲大陸移民者,也給當地原住民帶來幾乎滅絕的災難。發現新航線後,歐洲商線從地中海轉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成為新的商業中心。除了中國茶葉、美洲菸草、可可、以及香料咖啡以外,更重要的是,美洲白銀開始充斥歐洲。終於引發價格革命。

[西歐的價格革命]

地理大發現除了是美洲原住民的災難外,第二個直接後果就是新大陸的金銀湧入西歐,使得西班牙貨幣猛增,而西歐透過與西班牙貿易,貨幣亦猛增,儘管不再有銀荒,後果卻是物價飛漲。今天,人們將這段歷史稱為「價格革命」,其實說白了就是通貨膨脹。然而所謂價格革命,是在一百年間價格增加了四、五倍,放到今天根本不是問題。金銀為幣的時代,物價超級穩定。任何時代的通貨膨脹都是一場財富再分配的遊戲,第一批因為價格革命遭殃的,也是最倒楣的,是領主,因為他們仰賴最穩定的地租收入因通膨而縮水。第二批遭殃的,是工廠手藝人--學徒制是當時的普遍做法,工資也一般不調漲。而受益於價格革命的,莫過於商人階層。價格革命的最終結果是:價格上漲刺激了人們的交易需求,貿易也變成了最賺錢的行業,勞動者流向貿易,成為風潮。

[無敵艦隊敗於英國擠兌匯票]

價格革命、貿易興盛,並不必然導致國富民強,必須要有人能保護你的財產,這個人是國家,否則沒有賺錢的誘因。價格革命的過程中,西班牙商人介入政治的程度,在世界史上極為罕見:西班牙王室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的背後,始終有個難以擺脫的影子--富格家族(Fugger)。富格家族最初經營麻紗、銅礦,在西班牙對外征服的過程中,開始對王室借貸;作為對價,富格家族獲得哈布斯堡王朝所有的礦山、農業地產和莊園。究竟是誰控制著誰已經很難說清楚了。王權的信貸所求過多,幾佔了本應屬於民間的信貸基金,之後,王室又不負責任地六次宣布破產,最終使富可敵國的富格家族衰敗。一旦本應屬於民間資本的資金被王室擠占,金融制度就可能成為全力掠奪財富的利器。當人們以為自己正在儲蓄未來時,財富早已被權力揮霍一空。西班牙最終的結果是,搶來的金銀都集中於王室和大商人,並未被出力的士兵會本國的工商業給吸收。除了消費奢侈品外,也拿去貸款給其他王室和教廷,儘管富格家族成為整個歐洲的債主,也獲得顯赫的聲譽,但辛苦搶來的銀子都被弄到國外去了。因此,最後一個價格革命的受害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是西班牙。

十六世紀中期,當時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號稱海盜女王,英國皇家海軍即職業海盜,西班牙商船經常血本無歸。英國還甚至編造謠言,說西班牙王室手頭拮据,使義大利的銀行停止貸款給西班牙王室,弄得富格家族幾乎破產。對西班牙來說,這些事情是無須忍讓的,於是西元1588年,西班牙出動無敵艦隊,準備好好教訓英國。但伊莉莎白一世壓根就沒打算跟無敵艦隊正面對決。備戰期間,伊莉莎白一世的作法不是集結海軍,而是要求英國商人把西班牙王室的匯票收集起來,然後在同一時間兌付。西班牙王室立刻銀根緊縮,能夠出戰的船艦數量下降到1/3,然而這依然夠使英國海軍吃不消。然而後來西班牙種種愚蠢的決定,諸如因為憤怒而換上的重砲使船隻行進非常緩慢、為了增加撞擊能力將所以船隻連在一起(一如赤壁之戰最後敗於火燒船)等等,英國在一艘未損的情況下,清除了無敵艦隊。經此一役,英國控制了多佛海峽(Strait of Dover),搶劫也更加肆無忌憚,漸漸的富格家族也無力兌付地中海城市的本土銀行匯票,開始衰落。

[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十六世記初期西班牙統治的時候,荷蘭只是幾個行省。地理大發現後,荷蘭的城市尼德蘭(Nederland)、安特衛普(Antwerp)、根特(Ghent)等城市成為了無可替代的貿易中心。獨立前夕,聯省已經控制了波羅的海75%的運輸業,商業水手超過西、英、法的總和。儘管北方行省是西班牙的領土,但由於政權多次更迭,北方的行省居民對王權從來不屑一顧;且西班牙以天主教為國教,北方聯省確信奉新教,庇護教宗的通緝犯。出於對王室的抗爭,聯省從來就不接受哈布斯堡王朝的命令,而為了稅收,聯省必須培植小商人。在這裡最多見的就是來自全歐洲的小商人,他們的存在使交易方式、商品多元化,也產生了標準化的交易所,降低交易成本。1602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Amsterdamse effectenbeurs)成立,是全球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也是第一個世界金融中心。自此,金融業才真正在西歐發軔。

但聯省沒什麼銀礦,又跟王室作對,所以別指望這裡會有什麼貨幣。解決的方式通常都寫借據,這些借據往往都有聯省的財政做擔保,所以信譽還是滿高的。鑑於以上,借據可以當作貨幣流通,歐洲第一個借據市場就此形成。1609年,阿姆斯特丹銀行(Amsterdamsche Bank)在聯省共和國誕生,該行銀行券成為全歐通用的貨幣,並在國際貿易中成為最受商人歡迎的支付方式,歐洲第一次出現紙幣。強大的金融實力,支持了17世紀聯省共和國的對外擴張,資金優勢也迅速轉化為控制力。西元1588年,荷蘭共和國誕生。

[荷蘭東、西印度公司的興起]

西元1602年,聯省議會批准成立荷屬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1621年再成立荷屬西印度公司(WIC),負責美洲的商品和奴隸貿易,自此,風險承擔有了一個新的概念--法人(corporation),貿易商身為股東,只擔負投資風險。公司制第一次正式出現在人類文明史冊。不過它們是不折不扣的強盜:1619年VOC占領雅加達,迫使其他勢力退出東方香料貿易--非荷蘭控制的香料園會被武裝戰艦砍掉;非荷蘭商船被發現運送香料則會被鑿沉。聯省共和國主要的財富來源是國際貿易,然而世界產業鏈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一種創新都可能永遠延續。為了控制全球的殖民地,荷蘭終於形成了一個龐大複雜的官僚體系--就算軍隊再厲害能杜絕其他國家染指國際貿易,但無法永遠無法控制來自內部的走私。但如果只是如此,衰敗仍然要很長一段時間。最致命的兩個理由是:一、聯省共和國執政官很長一段時間兼任英國國王,自然會犧牲荷蘭利益彌補英國。二、荷蘭銀行業正在重蹈富格家族的覆轍--將信貸重點轉向各國王室。終於1756至1763年,歐洲七年大戰後,荷蘭發生了無可挽回的危機。西元1763年,戰爭結束後,出現一批銀行被擠兌,43家銀行破產。從此,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地位拱手讓予倫敦。

[鬱金香投資泡沫化]

十七世紀,鬱金香在荷蘭屬稀有植物,被貴婦配戴在晚禮服上,視為身分與地位的象徵,是一種奢侈品。荷蘭人向來以商業頭腦著稱,鬱金香巨大的利潤很快的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證券交易所此時派上了用場。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以及鹿特丹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為給普通人投資的機會,交易所甚至把單株鬱金香切割成細股,而且還制定了一系列的交易規範;之後甚至還創造了「期貨選擇權」:1636年可以賣出1637年才會長成的鬱金香球莖;荷蘭政府甚至也頒布了《鬱金香交易法》......。由此,荷蘭開始全民炒鬱金香運動,故事的開端很離譜:1635到1636年荷蘭鬱金香合同價格上漲幅度是5900%!1637年很快就要到來,也就是說,1636年賣出的期貨面臨實物交割。此時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駭人聽聞的程度。比如一種Semper Augustus的名貴品種,每株價格可以換取阿姆斯特丹運河邊上的一棟豪宅。一些不合理傳聞開始流行,加上1637年2月4日當天,突然有經紀人喊低報價,導致當天的球莖價格暴跌,幾天內鬱金香的價格跌至最高位的0.005%。

幾百年來,金融市場從嘈雜的聚會變為閃爍的電子看板,技術變了、設備變了,只是這些都是外殼,內涵什麼都沒變,永遠在淋漓盡致地體現著人類的弱點,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會犯。虛擬與現實間的這個時差,就是泡沫;泡沫破裂後,就是危機。任何一個泡沫的本質都是追逐利益,故事背後交織著人類的恐懼與貪婪,只不過泡沫放大了貪婪,泯滅了理性。

願賭,就要服輸。


小得:

壟斷確實能提供龐大的商業利益,但在現代世界壟斷似乎沒那麼容易,畢竟武力無法輕易使用。當然它必定會轉為一種比較隱晦的形式,例如說某夜市裡的八家鞋店都是同一個老闆,貨比三家的結果都是他們賺。但如果又無法壟斷時,應該得想個另外的競爭形式,不管是與對手間的競爭改為其他面向的合作;或是內部管理要做點改變,因應各種環境--如果無法讓控制環境,至少要能隨環境變動而保持彈性。不過這些東西應該讀管理的書才能了解。至於壟斷所造成社會性的衝擊,不管是公平正義、分配不均等等就不是這裡討論的重點。

關於遊戲,擠兌已經加入概念裡,確實是個重要的變因:銀行發生擠兌會對一國的金融運作產生龐大衝擊,包括資金短缺、生產效率大減等等。所以擠兌元素一定得加入,但細節,諸如如何控制維持社會信心以防擠兌,或發生擠兌後確切的衝擊效果、以及如何因應、降低最大衝擊等等需要更多研究。而切割鬱金香做細股交易可以拿來做早期投資國外產業的參考,畢竟一開始資金有限,原本不打算開放,但這個故事給了一個解套,值得嘗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ting 的頭像
    Kenting

    奮身掙扎想脫離大壞的日子

    Ken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