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史三千年:第二章 法蘭克王國-領主與城堡小農經濟當道
摘要:
[壟斷商業貿易的君士坦丁大帝]
羅馬帝國在聲色犬馬中墮落的時候,日耳曼人已經演進到原始社會末期,並形成了幾大分支:東哥德人(Ostrogoths)、西哥德人(Visigoths)、法蘭克人(Franks)、盎格魯人(Angles)等等。他們覬覦羅馬的繁華已久,幾個世紀過去,終於等到機會。羅馬帝國來終於來到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時代,雖然他統治的時間不長,但對西歐發展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代分野。
雖然權力集中,但君士坦丁也是一個人,管不了這麼大的地盤;皇帝雖透過貴族來傳達政令,但貴族又時常不聽使喚。對於這種狀況,他想到了一個方法:以傭兵組成的軍隊統治帝國。然而養傭兵需要錢,他必須有錢軍隊才會聽從指揮。這位皇帝賺錢的方式有以下幾種:一、鑄造貨幣;二、壟斷所有商業和手工業;三、選擇拜占庭城作首都,因為這裡靠近波斯帝國,居民需要倚靠強權對抗之,所以對行政集權的反彈不強。
然而日復一日的橫征暴斂中,羅馬帝王耗盡了人民的財產--皇室不斷進口奢侈品、隨後出現通貨膨脹;而如此嚴重的通膨表示帝國已經失去了統治能力,連掠奪財富的能力都不復存在。帝國晚期對居民的高壓統治最終消滅了貴族,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更加惡劣的帝國官僚,大官僚莊園有著數以萬計的農奴、奴隸、廣闊庭園擺設;而平民和奴隸什麼都沒有。
[摒棄貨幣的日耳曼蠻族]
對羅馬帝國來說,靠金錢供養的傭兵,對付幾個奴隸叛變還可以,但對付同時間被漢朝趕走而遷徙至此的匈奴騎兵面前,實在很脆弱。隨著軍事實力的衰退,帝國控制行省的能力也削弱了,日耳曼蠻族的軍事首領趁機奪取領導權。君士坦丁之後的兩百年裡,羅馬帝國在這種痛苦的變化中接納了蠻族。
原始社會末期的日耳曼民族並非一個整體,有各個分支與派系,其中各派系都有強者,彼此並無法保證能消滅對方,因此這一些強者間逐漸產生了一個理念:公平、平權的概念。儘管這種體制為後來西歐的興盛埋下了伏筆,但對金融與貨幣來說是痛苦的,因為,貨幣消失了。因為他們發現,既然在莊園中可以自給自足,又何必費神去跟外界交換?隨著貨幣的消失,羅馬帝國的行政體系也徹底被打破,日耳曼民族開始退向城堡,西歐經濟逐漸演化成采邑制。五世紀初期,整個西歐城鎮的數量屈指可數,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城鎮蕩然無存,西歐進入了完全封閉的狀態。
[克洛維一世開創領主制度]
克洛維一世(Clovis I )是寫在西歐歷史上的起點人物。西元481年,他統一法蘭克各部,在塞納河流域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建都巴黎。克洛維締造了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日耳曼王朝--麥洛溫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直到七五一年,西歐仍被他的子孫統治。現在,克洛維一世被視為法蘭克民族的祖先、具有雄才大略、也是基督的聖徒;另一方面他也是各嗜血貪財的蠻族領袖,就看如何評價。
儘管法蘭克人沒有文字、沒有貨幣,但克洛維一世對歐洲金融乃至經濟仍然有重大貢獻,他一手奠定了西歐的社會基礎,這個基礎不可能允許設君主專制的存在,卻是現代金融體制的根本。 克洛維第一個意義深遠的行為是,建立層層分封的領主制度:他的本意是透過分封控制整個王國;同時國王為了獲得領主的忠誠,必須授予領主權力,這最終成為終結專制的根源。且封閉的狀態,提供了領主可以獨立創新、試錯的過程,使社會發展模式產生進步。第二個深遠的行為是,皈依基督教:克洛維皈依基督教其實是經過長期考慮的--若皈依基督教,他不僅成為軍事領袖,還是西羅馬帝國皇帝名正言順的繼承人。這兩個行為最終形成民族國家的雛型。
[西歐的小農經濟]
當土地分給貴族分到不夠以後,克洛維家族現在已顯得窮了許多,不僅無法從事祖先的搶劫工作,甚至成為被宮相搶劫的人。所謂宮相類似於中國的大內總管,可以統帥軍隊,甚至是世襲制。宮相不但掌控著地方領地,甚至控制了王室莊園,此時國王已完全成為擺設。但他們無法自立為王,因為君權神授的關係,成為國王必須經過教宗加冕才行。造反的宮相叫做丕平(Pippin III),在西歐史上也稱為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他不僅想要,而且也有條件自立為王:一、他的父親馬特在西班牙戰勝了敵對,查理家族在教會的聲譽如日中天;二、西元741年時,拜占庭在對抗阿拉伯的戰爭中一敗塗地,需要強大的集權抗衡,以免落得改變信仰的後果。在經過教宗的默認後,他罷黜了麥洛溫王朝的末代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Childeric III)。西元756年,作為回報,丕平奪回了羅馬教廷的統治區,將羅馬城及附近一部份地區劃歸教宗管轄,即現在的梵諦岡。
丕平有個兒子,叫查理曼(Charlemagne)。查理曼從父親手中繼承了法蘭克王國,卻把領土擴張到西歐全境,但要統治整個王國,必須削弱領主的實力,也就是要把土地從領主手中拿走。他想出的第一個辦法就是鑄幣,然後贖買領主的土地。必須記得莊園經濟範圍狹小,不足以發展商業和手工業,自然也不需要貨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小農經濟。然而事情並未如此單純,因為對西歐領主而言,他擁有的不只是土地,而是土地上的一切。所以想用錢買土地?怎麼可能。他們對付王室的方式,就是將流通出來的貨幣重鑄,用劣幣取代良幣。王室接著發現他們愈發吃虧,領主越來越有錢,而它們越來越窮,這樣的情況自然不可能長期延續。
[海盜的經商之路]
九至十世紀,北歐地區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提高使人口增加,而北歐人的傳統是長子繼承和一夫多妻--命好的是哥哥;命不好的是弟弟,沒財產、沒老婆。而這些一無所有的男人終於找到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海盜。於是,西歐九至十世紀如噩夢一般,無論國王還是領主,都沒有能力對抗倏忽來去的北歐人。西歐歷史將這段時期稱為維京時代(Vikings)。維京時代給西歐帶來的,遠非僅僅是劫掠。有了北歐海盜,才破壞了僵化的「城堡小農經濟」,使商人再度興盛,才有後來的探險殖民、海運經商。
搶劫,是為了錢;但如果貿易能賺更多的錢,海盜也不反對。九世紀末期,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已經從一個蠻荒之地,變成了繁榮的商業區。在內外雙重的刺激下,北歐海盜開始了自己的經商之旅。西元882年,北歐人在斯拉夫地區組建了基輔羅斯公國,以便將商品轉運到君士坦丁堡。這小小的公國再次打通了黑海、波羅的海、裡海、之間的商業聯繫,使流入西歐的東方商品急遽增多。西元911年,另一個海盜頭子羅洛(Rollo),開闢了南義大利到北海的航線,在隨後兩個世紀裡,這條線逐步成為歐洲的海上通衢。就這樣,北歐海盜跳過領主,直接在歐洲開闢了新的商路。十世紀末期,北歐商人足跡踏遍波羅的海、北非甚至印度。這些對後來的城鎮興起和經濟復甦,都具有關鍵作用。
小得:
本章基本上就是強調了貨幣的重要性,雖說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就一般生活而言似乎沒有大礙(姑且不論奴隸人權等等),但國家要富強還是得有賴於商業,交易活絡了才有向前發展的可能。說到莊園經濟,小農經濟那節其實有將現代西方金融市場之於莊園經濟,其實兩者間還是頗相似的:封閉的環境、騎士在相對公平下的環境決鬥(投資者擁有相對公平的資訊做投資)、國王不是權威(聯準會也無法主宰金融市場)等等。這樣的類比也是滿有趣的,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我想不管讀到哪,都會覺得歷史課本講的完全不夠清楚......,我依稀記得課文中只草草帶過查理曼加冕,從來沒提到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因素,益發覺得金融史,或說財政史實在是太重要了。
關於遊戲,本章提點的應該就是「生產環境」]了吧。從前章雅典農業產能低落,到本章羅馬亦然,我想的確是應該加入生產環境差異:地圖上,身處不同環境的玩家會有不同的產值加成,這可以提供某類商品優勢,進而刺激出口,同時連帶的刺激需求--如果環境伴隨部分劣勢的話,要彌補該劣勢勢必要透過貿易!例如土壤肥沃區對農業產量加成、或者是有特殊作物;而這個代價可能是工業產值-2%等等,細部有賴大量修正與討論。劣勢的部分要拿捏得當,而且包含種族、加上這個條件,邁向平衡的路上有好段路得走。
留言列表